文章

我们主要采用磁共振、脑电以及近红外光学成像等多种神经科学研究手段考察人际交流的心理和脑机制, 关注自然情境下人际间社会性互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潜在的临床和教学应用价值。

实验室概况

  • 卢春明

(此文节选自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年会卢春明教授的发言稿,略有删改)

近期我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情境下人际交流的脑活动同步机制」。

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交流,如果仅仅停留在词汇或者是语音的水平,并不能够完整的去反映语言的特征。所以近几年我们的一些研究开始向更高级的语言功能转变。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会话方面。

会话有两个特征:首先,它一定是连续的语言,而不是单个的词或者是句子。第二个它一定要有互动,有问有答,只有一个人在这说,但其他人都不说话,这不能够被称作语言的交流。

我们课题组的在研究会话语言方面已经前面的做了一些研究,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就是这种脑同步的方法。在这种会话的时候,两人有问有答,那么两个人在脑功能的信号上就会有随着时间的一种共变关系,我们把它叫做同步,同步的越好,交流的质量就会越好。

为什么要关注人际语言交流

有这样的一个理论较好的阐述了研究人际语言交流的重要性,这个理论认为在生命早期,婴儿的脑是非常不成熟的,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育。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通常觉得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新生儿刚生下来肯定还没有发育好。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新生儿的脑没有发育好,其实是有原因的。只有新生儿的脑是没有发育好的,他才更需要成人去关照它们——婴儿的这一特点会刺激成人跟婴儿进行更好的互动。

只有在成人的关照下、在这种社会情境下,婴儿的脑才能逐渐地发育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脑就是在这种社会互动的情境下发育起来的。我们很多的认知功能,都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情境而进化来的。

对人的认知功能,特别是高级的认知功能,都一定得在放在这种社会交流的这种情境下去考察。语言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实现这种信息的传递。

我们主要探讨了哪些问题

就「自然情境下的人际交流」这一大主题,我们的课题组近几年展开了非常多样的研究,比如「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领导角色的形成过程及其脑机制」、「鸡尾酒会效应的脑机制」、「师生交流及知识传递过程中的脑活动特点」、「情侣在进行语言交流时的脑活动特点」、「母婴交流过程中的脑活动特点」、「推销过程中推销者和顾客的脑活动特点」、「跨文化交流时的脑活动特点」等。

你可以在文献页面中查看我们的过往研究成果,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课题组或者想与我们展开合作研究,可以在联系页面中找到我们的联系方式。